当前位置: 首页 > 一年级 > 一年级上数学我上学了、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一年级上数学我上学了、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2024年09月02日 11:14:19 访问量:13 作者:林晓妮

预备单元   我上学啦

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在数数活动中,能数出11010个数。

初步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知道学习需要有一些好习惯。

通过找生活中的“数”和“形”的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在数数活动中,能数出11010个数。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教学过程

环节一:经历点数,有序观察。

1.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来了很多的新同学,你能帮小熊老师数一数小兔子有几只吗?*

:图上有2只小兔子。

2.你还能帮小熊老师统计出来哪些小动物的信息呢?

:图上小鸟有9;小能有5:花有7朵。

3.说到蝴蝶、鸟、花、松树这样数字较大的事物时,邀请学生上前数,进行展示。

像这些数字比较大的事物,怎样数才能不遗漏呢?

:一个接一个的数;数完的做标记;顺着数...

【小结】: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点数,用手指着,数一个指一个。

4.你能用点数的方式再数一数图中的小动物或者植物的数里吗?学生自己数。

我们找几位同学数给大家看,谁愿意来展示?

全体看屏幕。

你认为他数的好在哪?

:能够用手指着;有顺序;没有数错。

 

环节二:细致观察,加深对小学认知。

1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的识字能力了,谁能读一读屏幕上小熊说的这句话?

:小学也有跳房子游戏啊!在幼儿园我是大2班的,现在我是...

2.谁能把这句话接下去,介绍自己?

:在幼儿园我是大x班,现在我是一年x班。

欢迎大家来到一年 x班这个大家庭,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能够互相帮助。

 

环节三:观察图形,感受身边的数学。

1.提到数学大家就会想到数字和形状,那在这幅图里有没有你熟悉的图形呢?你能找到吗?(若学生不能说出图形信息,则通过小熊说的话引导:请你读一读小熊说的话你还能找到哪些图形?)

:球是圆圆的;球是圆形;木头板是长方形,长长方方的;屋顶是半圆形;小熊老师的眼镜是圆圆的、松树的最上面像一个三角形。

2.大家观察的真仔细,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和数学有关的事物,你能在我们的校园里找一找吗?

(屏幕播放学校照片,支撑学生作答)

:操场上有123456;我们吃饭的桌子的长方形的。

 

环节四:总结归纳

通过这节课,你对校园熟悉了吗?你有什么收获?

:我知道了学校操场上有数字;学校里到处都是图形.

 

 

板书设计:

可爱的校园

 

点数、有顺序

形状

 

 

 

 

教学反思

                                                                         

                                                                         

                                                                         

                                                                         

                                                                         

                                                                          

                                                                         

                                                                          

                                                                          

                                                                      

 

认识新同学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4~5页“认识新同学”内容。

教材分析

教材中通过让学生自我介绍以及说一说身边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学生的分享、交流中,引导学生感知数和数量、图形的形状等,这些为以后继续研究数学奠定了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需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

刚进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数经验和生活经验,但是对数的认识是模式化的,缺少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且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对自然数的认识则是从一年级一入学就开始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借助直观形象的事物,帮助学生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认识新同学,在自我介绍中渗透数学知识。

2.初步了解数学学习的内容,感受生活中蕴含着数学知识。

3.在游戏活动中,对数学有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数学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观察并捕捉数学信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流程示意

 

一、谈话导入

二、认识组内同学

三、小组代表汇报

四、总结提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欢迎大家加入一(×)班这个大家庭,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先来互相认识一下,大家可以先介绍下自己,如果能用上数学的知识就更棒了!让同学们更快认识你。

二、认识组内同学

师: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进行介绍,给大家2分钟时间,心里先想一想怎么介绍。

(一)学生独立思考。

(二)组内同学依次介绍。

一组:生1:我叫淘气,今年六岁。

……

二组:生1:我叫笑笑,我喜欢的游戏是一、二、三,木头人。

2:我叫奇思,我掉了两颗牙。

……

三组:生1:我叫妙想,我认识了五个新朋友。

2:我家有爸爸、妈妈、哥哥和我,一共四口人。

……

四组:生1:我叫军军,我最喜欢搭积木,积木有圆圆的,也有方方的。

……

(三)组内互相认识。

大家再互相认识一下,说一说你的小组里分别都有谁。

1.学生互相说一说。

2.小组内互相认识

三、小组代表汇报

师:现在大家已经认识了组内同学,接下来我们请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可以先介绍你自己,再把你们的小组成员介绍给大家。

(一)学生汇报。

预设1:我叫奇思,我掉了两颗牙。我的旁边是笑笑和亮亮,他们两个今年都是六岁了。

预设2:我叫妙想,我今天认识了五个新朋友。我们组其他三个小伙伴分别是丽丽、芳芳和奇奇。

预设3:我叫军军,我最喜欢搭积木,积木有圆圆的,也有方方的。我们组的明明也喜欢搭积木。我们组另外两名同学喜欢玩魔方。

预设4:我叫淘气,今年六岁。我们组的苗苗和我一样大,另外两名同学比我大一岁。

小组同学进行补充。

(二)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一、二、三、四、五、六……是我们要认识的数字朋友,积木、魔方等各种各样形状的物体是我们要认识的图形朋友。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自我介绍,大家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我发现你们的自我介绍中都有数或形,这些就是我们数学要研究的。数学就在身边,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啦!

(三)学习提示。

想学好数学,上课的时候还需要我们仔细看,认真听,好好思考,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你们就会变得越来越棒!

四、总结提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同学,发现了生活中有很多和数学有关系的事情。课后请你观察身边有哪些数学知识,也把你的新同学介绍给你的家人,希望你们每个人都喜欢数学。

板书设计:         

 

认识新同学

 

                一、二、三、四、五         积木、魔方……

                      

                              

 

我的反思:

                                                                         

                                                                         

                                                                         

                                                                          

                                                                         

                                                                         

                                                                          

 

 

我们的操场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6~7页“我们的操场”内容。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学习比长短、远近和高矮的方法,是学生今后学习图形与几何、学习解决问题实际问题等领域的重要基础。通过此内容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尝试用定性的语言描述事物的某些数量特征,为后续学习定量分析实际问题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和研究基础。教科书安排了不同的课外活动,分别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对两个物体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一比的活动中学习比较的一些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感知了“多少”“远近”“长短”“高矮”等数学知识的存在,但还不会用专业的数学方法去比较,更不会准确运用数学语言去叙述。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进行准确的比较和叙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多少、远近、高矮、长短,形成测量意识。

2.在“比一比”的操作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3.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养成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以及大胆表达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数学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观察并捕捉数学信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流程示意

一、操场中寻找比较

 

二、比一比

 

三、量一量

 


四、总结提升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新同学,今天我们将走进操场,继续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一、操场中寻找比较

师:课外活动的时间到了,操场同学们都在进行体育锻炼,请大家观察图片,看看同学们都在做什么活动?

生:有的同学在踢毽子;有的同学在跳远;有的同学在跳绳;还有一些同学在比跳绳呢。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接下来咱们就分别走近这些活动,通过观察和思考,看看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比一比

(一)比多少

师:这组同学在踢毽子,这两个同学在跳绳,大家知道踢毽子和跳绳要比什么吗?

生:比谁踢的多,谁跳的多。

师:对了,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多少来确定输赢。

(二)比长短

师:快看看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

生:他们在比跳绳的长短。

师:哪根长?哪根短?

生:蓝绳长,红绳短。

师:旁边还有一根黄绳呢,这次怎么比?

:要把绳子拉直了,对齐了,才能比。

:真聪明!拿在手里弯曲着是不容易比的,看现在呢?(课件展示比长短图)

:对齐了,拉直后比出来了。

小结:看来在比较长短时,我们要拉直、对齐后再比较。

比高矮

师:课间的校园真热闹啊,这两个同学在比身高。你快来当小裁判,说说谁高啊?

1:男孩高。

2:不同意.因为他的脚踮起来了,这样不是他的实际身高。

:男同学知道自己错了,你们看,他改过来了。(课件展示)

:通过刚才的比高矮,你觉得在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

:要站在同一平面上,不能没有对齐就开始比,那就不准确了。

    师:说得特别好,我们要站在同一平面上再比较。

三、量一量

(一)比远近

师:这两位同学又在比什么呢?

生:比跳远的远近。

师:怎样能比较出跳远的远近呢?

1:可以比较脚印,谁的在前谁就跳的远。

2:还可以拿着尺子量一量,看看他跳了多远。我知道,跳远比赛就是要比谁跳的更远。

小结:对!每个人跳的距离会有远、有近,用尺子就能测量出每个人具体跳了多远了。通过观看跳远比赛我们又学会了比较远与近。

(二)量树的影子

 师:这个小女孩在大树底下做什么呢?

生:她在量大树影子有多长?

师:她用了什么方法量一量呢?

生:她是用脚来量的,还可以用尺子来量。

小结:同学们都特别会观察,也特别有想法,后面我们会继续学习量一量的方法。

四、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1:我学会了比较的方法。

2:我发现了操场中的数学问题。

师:请你课下寻找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比一比它们的“远近”“高低”“多少”“远近”等,再和你的家人说一说。

板书设计:                   

我们的操场

多少        高矮

远近                    对齐 拉直

树影的长    长短       

我的反思:

                                                                         

                                                                         

                                                                         

                                                                          

                                                                         

                                                                         

                                                                          

    

 

好玩的游戏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8~9页“好玩的游戏”内容。

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这一节内容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以游戏为主要方式,让学生在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的同时,还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观察力。本节课包括两个活动部分:第一个活动是“小花朵朵开”,主要是培养学生数感和社交能力。第二个活动是“小小运输员”主要针对的是“有趣的形”,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不同图形所具备的特点。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学习的初步阶段,对知识的应用比较欠缺。再加上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注意力不够集中,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比较短,比较好动。所以本节课以游戏的方式呈现,有助于孩子的接受。在游戏中培养、渗透各种方法和技巧也是一种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比较有效的手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多少、远近、高矮、长短,形成测量意识。

2.在“比一比”的操作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3.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养成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以及大胆表达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在游戏中解决问题,体会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游戏中培养数感和几何直观。

教学流程示意

一、谈话引入

 


二、小花朵朵开

 


三、小小运输员

 


四、总结提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玩数学游戏。

出示课题:好玩的游戏。

二、小花朵朵开

(一)出示游戏规则

师:我们玩的第一个游戏叫小花朵朵开。有人知道怎么玩吗?

生:老师说开几朵,几个人就围在一起手拉手。

师:说得非常好。游戏规则是:老师喊:小花朵朵开,大家齐问:开几朵?

我说:开2朵。大家听到数字2,立刻两人围在一起手拉手。

我们先来试一试,开2朵。

师生共同游戏。

(二)变换数字

1.4

师:小花朵朵开

生:开几朵?

师:开4朵。

师:现在全班一共有几个小花坛?

学生数一数。

2.6

师:小花朵朵开

生:开几朵?

师:开6朵。

师:同学们可以数一数,现在全班一共有几个小花坛?

学生数一数。

师: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总数不变的情况下,组成的小花越多,花坛数量越少。

3.5

师:小花朵朵开

生:开几朵?

师:开5朵。

学生手拉手围成小花。

师:你们组少几朵小花?

学生回答。

师:这次为什么没有围成正好的小花坛?

生:我们班有36人,246都是双数,可是5是单数,所以肯定有一组围不成。

游戏总结

师:同学们在这个游戏中反应很快,很快就围成了正确数量的小花,还对数有了进一步思考,特别了不起。

三、小小运输员

(一)出示游戏规则

老师给大家还带来了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图片)

师:这些物品有什么不同吗?

生:它们的形状不同。

师:观察得真认真,今天我们就根据物品的形状玩一个小小运输员的游戏。

游戏规则:根据老师指示拿出符合要求的物品,4人为一小组,全部拿对的组获胜。

开展游戏

师:1.请拿个圆圆的物品跑回来。

2.请拿2个长长方方的物品。

3.请拿个能滚动的物品。

4.请拿个正正方方的物品。

师反馈游戏结果。

(三)抽象模型

师: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它们和生活中的哪个物品可以归为一类呢?

学生进行分类。

师:为什么这么分啊?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图形分别长什么样子。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的数与形的世界里,希望大家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

四、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玩了2个游戏,大家可以把游戏规则和爸爸妈妈说一说,课下和小伙伴玩一玩,这些数字朋友和图形朋友一直陪在我们身边,希望大家通过不断的学习,对它们越来越了解!

板书设计:                   

好玩的游戏

 

小花朵朵开

小小运输员 

 

我的反思:

                                                                         

                                                                         

                                                                         

                                                                         

                                                                          

                                                                         

                                                                         

 

 

 

 

收获的季节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10~11页“收获的季节”内容。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学习比大小、比轻重的方法。通过此内容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尝试用定性的语言描述事物的某些数量特征,为后续学习定量分析实际问题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和研究基础。教科书安排了秋季丰收的真实情境,分别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对两个物体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一比的活动中学习比较的一些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感知了大小”“轻重等数学知识的存在,但还不会用专业的数学方法去比较,更不会准确运用数学语言去叙述。另外,学生对于大的物品不一定重,小的物品不一定轻,理解上有难度。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进行准确的比较和叙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轻重。

2.在“比一比”的操作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3.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养成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以及大胆表达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获得大小、轻重等比较活动的体验。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的方法。

教学流程示意

 

一、情境引入

二、比大小

三、比轻重

四、体会大的物品不一定重

五、总结提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今天老师带大家去爷爷的菜园里看一看,认识一下秋天的果实。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一下这幅图,说说爷爷的菜园里都收获了什么。

生:有南瓜、葫芦、尖椒、西红柿、土豆、白菜、柿子椒。

师:他找全了吗?为什么说得这么全?

生:找全了,他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的。

师总结:看来有序的观察能帮助我们不重复、不遗漏。

二、比大小

(一)相同物品比大小

师:奇思摘了4个大南瓜,快观察观察它们,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些南瓜有大有小,有一个特别大。

师:那你能给这几个南瓜排排队吗?

教师标上序号,学生从大到小排列。

(二)不同物品比大小

师:妙想摘了几个西红柿,大家和南瓜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西红柿比南瓜小很多。

教师总结:不同的果实、相同的果实都有大有小,可以按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进行排队。

三、比轻重

(一)看、掂、称,直观感知物体的轻重

过渡语:我们比较了这些果实的大小,现在一起来比一比轻重吧!

1.视觉比较

师:刚才的南瓜和西红柿,谁轻谁重?

生:肯定是南瓜重,西红柿轻,因为南瓜比西红柿大很多。

师小结:你是通过看一看进行比较的,南瓜大,所以重。

2.触觉比较

师:那西红柿和尖椒它们差不多大小,该怎么判断谁轻谁重?

生:我们可以用手掂一掂。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西红柿和一个尖椒,谁愿意用这个同学说的方法来判断一下。掂之前你们先猜一猜,谁可能重?

学生猜测并验证。

同学们猜得非常准,通过掂一掂也验证了同学们的猜测。

3.天平比较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土豆,同学们,猜一猜土豆和西红柿谁轻谁重?

预设:学生回答不一致。

师:看来光靠眼睛观察是不够的,我再找一名同学来掂一掂。

学生掂不出来,感觉轻重差不多。

师:现在怎么办呢?老师这里有个“跷跷板”,咱们把2个果实分别放一边,这次能比较谁轻谁重了吗?

教师展示。

生:土豆重,西红柿轻。

师: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这个就和我们玩的跷跷板一样,重的能把轻的压上去,下面的是重的,上面的是轻的。

师总结:大家说得非常好,这个比较轻重的“跷跷板”叫天平,在我们不能通过看、掂比较时,可以用天平来帮忙。

(二)理解,最轻、最重

师: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发现西红柿比南瓜轻,西红柿比尖椒重。老师有个疑问,西红柿怎么一会轻,一会重啊?

生:因为西红柿先是和南瓜比,后来是和尖椒比。

师小结:看来在比较时,我们要看清楚和谁比。比较的对象不同,比较的结果可能就不同。

师:南瓜和尖椒谁轻谁重?

生:南瓜重,尖椒轻。

师:没用天平直接称南瓜和尖椒,你怎么知道南瓜比尖椒重呢?

生:因为南瓜比西红柿重,西红柿又比尖椒重,所以南瓜肯定比尖椒重。

师:南瓜、尖椒、西红柿,谁最重、谁最轻呢?

生:南瓜>西红柿>尖椒,所以南瓜最重,尖椒最轻。

师小结:同学们在解决谁最重,谁最轻的问题时,可以先两两比较,然后给所有物品排排队就可以了。

四、体会大的物体不一定重

师:柿子椒和土豆谁大谁小,谁轻谁重呢?

生:看起来柿子椒大,土豆小,所以不好判断,还是用天平称一称吧!

师:好,我们一起借助天平称一称,这次能比较了吗?

 

 

 

 


生:土豆重,柿子椒轻。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说土豆小,现在又比较出来土豆重,柿子椒大,但轻。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大的物品不一定重,小的物品不一定轻。

师:总结得非常好,生活中有没有这种情况呢?

生:我吃的棉花糖很大,但是很轻,巧克力很小一块,却比较重。

师总结:同学们都是善于观察生活的,确实大的物品不一定是重的,小的物品也不一定就是轻的。

五、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生反馈。

师:细心的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学到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大小和轻重。

 

板书设计:               

收获的季节

 

                 比大小               比轻重

                相同物品             看、掂、称

                不同物品             最轻、最重           天平    

 

 

我的反思: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1课时 走进美丽乡村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12~14页“走进美丽乡村”及练一练的题目。

内容简析

  本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15,让学生经历从多个“实际背景不同,但具有相同数量”的情境中,抽象出数,15各数表示物体的数量;第二部分“试一试”用数表示物体的顺序,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顺序,并让学生再次经历从实际数量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重点认识610各数。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110各数,并能用110表示物体的个数。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110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3.能结合具体数,说出生活中相对应的实例。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110各数,并能用110各数表示物体的数量及物体的顺序。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110各数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含义。

教法与学法

1.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物教学法、师生交流等教学方法。首先创设情境抽象出数字15,然后寻找生活中的相对应的物体数量的实例,并理解基数和序数。

2.学生利用身边的事物练习数数或排序,:自己有几支铅笔或者自己坐在教室第几排。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谈话导入法:

小朋友们,老师要邀请一只小动物机灵狗和大家一起学习,今天机灵狗给我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幅图画是机灵狗特别向往的美丽的乡村。生活在这样的村落,机灵狗一定会感到非常快乐,你们想去看看吗?课件出示:田园风光伴随美妙的音乐,片刻之后,定格到美丽的乡村画面。导入本课的课题:走进美丽乡村

【品析: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首先从创设有趣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

 激趣引入法:

淘气为了欢迎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开始崭新的小学生活,特意邀请我们到他的家乡做客,(出示课件图)同学们,淘气的家乡漂亮吗?谁能来说说你从这幅图上都看到了什么?(学生描述)教师总结:夏天的清晨,红彤彤的太阳慢慢地升起来了。爷爷已经拔了一筐胡萝卜回来,小朋友和家里的小狗都开心地跑向爷爷,微风吹过清澈小河,小鸭子们欢快地在河里玩耍,多么美好的清晨啊!(点击房子、船),这是一座房子,这里有一条小船。你能像我这样再来说说图上的内容吗?(学生说,教师点击)从而导入本课课题。

【品析:美丽的乡村画面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生动有趣的世界,激趣导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体验生活即数学。】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指着画面)这真是令人向往的乡村生活,生活在这样的村落,机灵狗一定会感到很高兴。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学生描述看到的景象。

:谁能说出图上哪些事物的个数是“1?(学生自由说)

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个数是“1”的事物,它们都可以用“1”来表示(电脑出示“1)。“1”的威力可真大,它可以表示单个的1根胡萝卜;也可以表示由许多根胡萝卜组成的1萝卜;还可以表示1棵大树(电脑同时闪动1根胡萝卜、1萝卜、1大树)

举例:现在请你们看看自己的身体和周围,有哪些事物能用“1”表示呢?(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同时举起实物或做手势)

【品析:1”的教学组织了两个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数与实物的对应关系,使他们看见实物能想到数字符号,看到数字符号能联想到具体的实物,还能用图形符号表示所看到的实物,从实物中逐步抽象出数,牢固建立数的概念,深刻理解数的意义。】

2.: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都说得很好。(抓住现场:举起一本书,说这是1本书,再拿来1本书,合起来就是2本书,可以用“2”来表示)

:同学们,在机灵狗展示的村落,哪些物体的数量能用数“2”表示呢?赶快找一找吧。

学生交流:2只小鸟、2个人。

:白云的数量、花儿的数量和鸭子的数量分别可以用几来表示呢?

学生交流:白云有3,花儿有4,鸭子有5只。

: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在你们身上和周围有什么可以用“2”或“5”表示的吗?

学生思考后交流:2个同学、2把笤帚、5根手指等。

:什么能用3”表示呢?什么能用4”表示呢?(同桌互相说)

学生找一找身边的事物和同桌进行讲解。

【品析:通过看图、举例,并在身边找一找等活动,让学生牢固树立数的概念,根据“1”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2345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由机灵狗带我们去河边看看小鸭子吧!(电脑出示:河里的鸭子)

小鸭子们在小河里欢快地游着,它们排成了一队,你们知道河里有几只小鸭子?

学生自由说:5只小鸭子。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相应的数。

:带蝴蝶结的小鸭子现在排在第几呢?

学生说出排在第2

:刚才说“2”表示两个,这次“第2”表示什么呢?

学生交流:数还可以表示小鸭子在队伍中的先后顺序。

:看来数不仅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还可以表示顺序。

【品析:区别基数和序数的不同含义是一个难点,这里通过排成一队的小鸭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不仅能表示物体的个数,而且还可以表示顺序和代号。】

4.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机灵狗展示的村落里还有些什么吧!

课件出示第13页“数一数,认一认”图,让学生数一数每种物体有多少个,认识610

学生交流:6只小熊、7朵花、8棵松树、9只小鸟和10只蝴蝶。

:你能说一说110这些数还可以表示什么吗?

学生自由交流。

【品析:用点数法数物体的个数时,要按顺序边数边做标记。当物体的数量是6,7,8,9,10,可以用6,7,8,9,10来表示。】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本课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这节课的内容,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在小鸭子的队伍中,“第2只小鸭子”是几只小鸭子呢?

学生思考后交流:这里的“第2”表示它的顺序,“第2只小鸭子”只有1只小鸭子。

【品析:通过质疑进一步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帮助学生分辨它们。】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14页练一练的题目。

1,提示学生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数出有几个小朋友,再选出同样数量的物体圈上;二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2,让学生初步体会几个和第几的含义。关于第几的答案可以不同,但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让学生把物体的实际数量与数学符号对应起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品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注意兼顾习题的层次性、针对性和实践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多种形式的练习,既避免了练习的单调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谈话: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10各数,这些数既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也可以表示顺序、代号。“1”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堆物体,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这些数多有意思呀!同学们在生活中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吗?

现在老师交给你们一个任务,有没有信心完成?请你们把教室或家里能用110各数来表示的物体,记在小脑袋里,下节课说给同学们听。

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思考如下问题:怎样书写15各数呢?

【品析:最后设计了一个小调查,因为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教师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应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走进美丽乡村

2课时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15~16页“玩具”及练一练的题目。

内容简析

  本课通过对15各数的学习,再次经历“数出实物的数量——用图表示数量的多少——用数字表示数量的多少”的抽象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数一数、说一说”结合图中玩玩具的情境,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有什么玩具,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展开对15的数数活动。“想一想,做一做”结合2架飞机3个花皮球、4辆小汽车5只小恐龙的实物图,让学生学习用不同方式来表示数,经历从具体情境中逐步抽象出数的过程。“描一描,写一写”配有具体的实物与实物数量相同的图形,把抽象的数与具体的实物和形象的图形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再次理解数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15各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15各数。

2.学习用操作、画图等方法,表示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55个数字的顺序。

3.学习用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物体数量,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会读、写15各数,知道这5个数的顺序。

2.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5以内物体的数量。

教法与学法

1.根据本课的需要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做游戏的教学方法,首先创设情境引出书写数字的需要,其次利用游戏边玩边学,抽象出数字并书写。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归纳、对比等方法来学习数的含义及书写。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游戏导入法:昨天安排大家带些自己的玩具来,哪位同学带来了?我们一起玩一玩吧!

小组之间互相换着玩一玩。如带球的同学可以拍一拍球,并数数拍了几下;有几个带洋娃娃的数一数,并换着玩一玩等。

简单游戏之后,请一个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新玩具。

【品析:游戏是儿童的天性,通过拍球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认识新朋友: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互相说,然后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教师板书:1 2 3 4 5 (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并导入课题:玩具)

【品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介绍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数一数,说一说。

出示教材情境图。

:小朋友,在这幅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能说说吗?

学生交流:有机器人、各式各样的小汽车、漂亮的皮球,还有小飞机和小恐龙

:图中有几个机器人?有几架小飞机?有几个花皮球?小汽车呢?小恐龙?

引导学生按照从15的顺序说一说:图中有1个机器人、2架小飞机、3个花皮球、4辆小汽车、5只小恐龙

小结:我们数出了这些物体的个数,无论怎样数,你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品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玩具出发,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数的意义,感悟出数物体的数量时要一一对应,为数更多物体的数量做铺垫。】

2.想一想,做一做。(用图形或学具表示物体的个数)

:如果我们用1个圆片来表示1个机器人,2个圆片来表示2架小飞机,那么谁知道3个花皮球该怎样用圆片表示?4辆小汽车该怎样表示呢?5只小恐龙?

学生交流:3个圆片表示3个花皮球……

动手摆一摆:除了用圆片表示物体的个数,我们还可以用小棒、三角形、五角星,还有你喜欢的各种图形、各种学具来表示物体的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自己摆一摆。

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同桌之间互相观察。

3.描一描,写一写。(用数字表示物体的个数)

:除了用图形或学具表示物体的个数,我们还可以用数字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呢!

1:1个机器人,我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2:2架小飞机,用数字2表示。3个花皮球,用数字3表示。

3:4辆小汽车,用数字4表示。5块积木,用数字5表示。

:找一找,这幅图中还有什么可以用12345这几个数来表示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的个数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找找看吧!

预设:教室有2,3个窗户,4电灯……

【品析:让学生用图形或学具表示物体的个数,继而抽象出数字,通过“直观操作——图形符号——数字符号”的转变,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体会数的意义。】

 

 

4.教学数字15的写法。

:我们认识了5个数字宝宝,还学会了数这5个数字宝宝,接下来老师就要教小朋友们怎样把这些数字宝宝写得又对又漂亮。怎样来写呢?请小朋友们睁大眼睛,先看看老师是怎样写的。注意观察老师是从哪儿起的笔,又是在哪儿停下来的。

示范:我们先来学写“1,1的时候,从右上角起笔,往左下角写直收笔,注意要写直,写出来的1要像一支斜放的铅笔。

下面,我们要写“2,2这个数字宝宝呀,就像一只可爱的小鸭子,注意小鸭子的头可不能太大,小鸭子的身体要写平。

现在我们来写“3,3从上半格的中间起笔,写半个稍小的圆到中线,再往下写半个稍大的圆,到下半格中间停下来。注意,3开口向左,可不要写反了。“4”由两笔组成,再来看一遍。“5”也由两笔组成,再看一遍。

学生伸出手指,跟着老师书写一遍。

儿歌记忆:,数字宝宝站在田字格里排成一队,高兴地唱起了歌。(课件播放)小朋友,你听清楚了吗?1像铅笔,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鱼钩。记住了数字宝宝的形状,就能写对这些数字了。

【品析:通过儿童喜爱的儿歌来记忆15各数的特点,帮助建立表象,形成感性认识。】

提示:写字之前,老师想提醒大家,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现在,我们就来试着写一写这些数。打开你的数学书,翻到第16,听清老师的要求,先把田字格中虚线的数字描一描,然后在空白的田字格里写一写。

【品析:先引导学生观察数的写法,有了认识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写,这样实际上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演示过程中学会了书写。】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掌握15各数的含义、顺序和写法。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来学习新知。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初学写数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在一起讨论,联系上面学过的知识总结出方法:首先要知道数字在田字格中的布局,具体方法是从哪儿起笔,在哪儿拐弯儿,在哪儿停顿等,再就是练习时从描红开始,最后才可独立写数字。

【品析:写数字,要在读懂范例的基础上,掌握写字要领,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做到工整,干净,美观,为以后的书写,打好基础。】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的题目。

1,本题是在直观数数的基础上用数表示实物。目的是巩固对数的认识和书写。

2,本题是沟通数和形的联系,根据数在“”上涂色,教师也可以用“”等进行变式练习。

3,主要是巩固数的顺序,通过动物小火车的情境帮助学生再次体会序数的概念,感受几个和第几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品析:练习时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使枯燥的练习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既避免了练习的单调性,又有效地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谈话: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数字宝宝12345,学习了它们的读法和写法,还知道了155个数字的顺序。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师生共同总结。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思考如下问题:

  0可以表示什么呢?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3课时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17~18页“小猫钓鱼”及练一练的题目。

内容简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理解0的意义。教材首先呈现了小猫钓鱼的情境,通过动态演示逐步减少的过程,观察物体个数从有到无的变化,体会当“一个也没有”时可以用符号“0”表示,0也是一个数。再通过寻找生活中的0,进一步体会0在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理解0的意义,知道0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2.学会正确书写“0”。

3.知道生活中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0,并会正确书写0

教学难点

  理解0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教学时,教师利用动态演示,小猫没钓着鱼用0表示,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并通过生活中的0,理解0的意义;同时准备多层次的练习,强化对有关0的意义的理解。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对情境图的理解,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说一说对“一个也没有”是如何理解的,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加强对有关0的理解。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谜语导入法: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一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胡子不多两边翘,开口总说喵喵喵。黑夜巡逻眼似灯,日里墙角睡大觉。(打一动物,谜底:)

下面我们一起戴小猫头饰玩小猫钓鱼的游戏。由此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小猫钓鱼)

【品析: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猜谜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故事引入法: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天,天气特别晴朗,小猫一家去河边钓鱼,它们钓了一下午,(出示课件)这不,现在扛着鱼竿带着鱼回家了,它们各钓了几条鱼,谁钓得最多,谁钓得最少?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由此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小猫钓鱼)

【品析: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情境图里的哪只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呢?

:最后一只小猫。

: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你们知道吗?

:1只小猫钓了3,2只小猫钓了2,3只小猫钓了1条。

你们能把这些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吗?

出示图片

学生在教材上写数,然后老师随机展示一位同学写的数

:你认为他哪儿写的好,哪儿还需要改进呢?

【品析: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互评。】

:一条也没有钓着,应该怎样表示呢?(0)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

:0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这4只小猫钓到的鱼逐渐减少,因此这4个数从大到小排列是3,2,1,00是比1还小的数。

 

 

2.0在生活中的意义。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经常会用到0,想想你还在哪里见过它?

学生交流生活经验。

(1):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出示图片)

: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0开始的。

提问:这个0表示什么呢?

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这是电风扇的开关,这上面有0?

这个0表示什么呢?(出示图片)

学生交流讨论。

:这里的0表示0档风,也就是风扇在关闭状态

(3):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出示门牌号和救护车上的急救电话号码)

   

提问:门牌号和急救电话号码,你们发现了什么?门牌号上有0?这里的0可以不写吗?电话号码里的0又表示什么呢?

学生交流讨论。

:这里的0表示占位。

小结:我们知道0可以表示没有;可以表示开始、起点;可以表示风扇的关闭状态;可以表示占位,生活中还有很多0,课下同学们多留心,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0”。

【品析:教师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

3.学习写0

:我们知道了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那么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0的写法。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到横竖中线交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边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请同学们用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遍。

学生在教材上描红、书写,完成后进行展示。你认为他哪儿写得好,哪儿需要修改?

:同学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

【品析:0不容易写得匀称、圆滑,让每个学生清楚0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很重要。】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本课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讨论这节课的内容,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既然0表示一个也没有,为什么还要设置0?

  小组交流后,小结:0可以表示没有;可以表示开始、起点;可以表示关闭状态;可以表示占位,所以0很重要。

【品析:牢记0的含义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是解决有关0的问题的关键。】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的题目。

1,本题可以先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图编小兔子吃萝卜的数学故事,再填数。

  2,巩固0的书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挖掘本题内在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写数时按规律排列。

  3,本题旨在沟通数和形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根据数在“”上涂色,或者根据涂色的“”写出数。

  4,本题借助直尺图让学生体会到0不仅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开始”。在填数的过程中,也渗透了数的顺序。

【品析: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特殊的数字“0,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师生共同总结学过的内容:0可以表示没有;可以表示开始、起点;可以表示关闭状态;可以表示占位,所以0很重要。书写0时要注意起笔和收笔,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思考如下问题:

  6789怎样书写呢?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0的书写。

 

4课时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1920页“文具”及练一练的题目。

内容简析

  本节课是在认识5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安排了三个问题,主要借助“玩具”一课的学习经验继续认识69各数。69的认识是先通过实物认知,再抽象出数。

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连一连的活动中,能够正确地数出69的物体个数;会读、写69各数。

2.学习用操作、画图等方法,表示数量在69的物体的个数,知道69的顺序。

3.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交流。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地数出610的物体个数;会读、写610各数。

教学难点

  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教法与学法

1.根据本课的需要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做游戏的教学方法,首先创设情境引出书写数的需要,其次利用操作、画图等方法,抽象出数并进行书写。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归纳、抽象、对比等方法来学习数的含义及书写。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游戏引入法:同学们,你们玩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吗?是怎样玩的?今天,有很多小朋友正在玩这个游戏,我们赶快去看一看吧!出示情境图。

提问:数一数,有多少个同学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仔细看图,你还发现了哪些这样的数学信息?(对于自觉运用数进行表达的学生予以表扬)

【品析:由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引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情境导入法:同学们,我们的两个新朋友淘气和笑笑也刚刚成为小学生,他们正在和小伙伴摆文具,你看有这么多呢!他们自己都数乱了,你能帮他们数一数吗?(出示情境图)

教师提问:先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多少个,再连一连,然后给大家介绍介绍你是怎样连线的。

:我先数转笔刀,8就和8,文具盒有6个就和6连……

:我先看到6,就找文具盒,6,就和文具盒连,又看到7,就找尺子,7,就和尺子连……

教师提问:谁能按顺序说一说?其他同学仔细听一听,你的数法和这些小朋友的一样吗?你又是怎样想的呢?导入本课课题:文具。

【品析:教师通过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量是69的物体,并试着说一说,不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从实物的数量抽象出数。

:如果一个文具盒用一个表示,桌子上的文具盒的个数可以用几个表示?

:桌子上的文具盒的个数可以用6表示。

:如果一个用数字1表示,6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6表示。教师板书:6

:除了用表示文具盒的多少,我们用小棒表示文具盒有几个,需要摆几根小棒呢?

:6根。

师追问:为什么是6根小棒呢?

:一个文具盒用1根小棒表示,以此类推,6个文具盒就用6根小棒表示。

:真棒!如果一根小棒用数字1表示,6根小棒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6表示。

:不论是用表示文具盒的个数,还是用小棒表示文具盒的个数,只要是有6个物品,我们都可以用数字6表示。

:6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6个苹果。

:6根香蕉。

提问: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摆一摆或画一画来表示7个物品吗?

用同样的方法抽象出数79,并板书。

2.根据6~9的实际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用69这些数来表示呢?或者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数呢?

先看一看、想一想,也可以离开座位去数一数,还可以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1:教室里有6日光灯,可以用数6来表示。

2:我有9本课外书,可以用数9表示。

3:我有8支铅笔,用数8表示。

……

:同学们对周围的事物观察得还真仔细,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随处可见,我们也经常要用到这些数。

【品析: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69的实际意义。】

 

3.写数。

(1):同学们都很棒,我们已经和69这些数交上了朋友,你们会写这些数吗?先看一看它们分别像什么。

儿歌:6像口哨噘嘴笑,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挂藤上,9像调羹来舀饭。

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各数的书写要点。

:同学们自己再看书学一学,在书上写一写,注意看清字的起笔和落笔的顺序,写的时候还要保持整洁和正确的写字姿势。

(学生独立练习写数,师巡视指导书写,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

:写完的同学想一想,在写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个数最难写?或者你想提醒小朋友在写哪个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2)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好的,有了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写8的时候,要一笔完成,从上面的中间起笔,弯曲往下,回到起笔的地方。写的时候要上下一样大,写饱满些。(师示范写8)

……

:除了这几个数,老师还想提醒大家写79时要注意写一竖时要稍微斜些。(师示范写79)

(3)练习与评价。

:同学们,我们的问题都解决了,接下来可以把你认为难写的数再写几次,也可以试着写一些你感到有趣的数,比如你的生日、爸爸的电话号码……看谁能得到今天的写字星。

(学生很感兴趣地进行第二次书写练习)

:认为自己写得有进步的小朋友可以在本子上画一个喜欢的水果,还可以把写好的,给小组的同学评一评。对写得比较好的同学,小组长可以发给他一颗写字星。(小组评价)

【品析:准确、流畅书写69各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功之一,而教师针对学生容易把8的笔顺写反这一情况,着重指导8的书写,以突破教学难点。】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本课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这节课的内容,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我们认识了19,哪些数之间是相邻的?19这些数是怎样变化的?

  这个问题可以指导学生先回忆课上学习的内容,在理解了数序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左右紧挨着的数就是相邻的数;19数越来越大,相邻的两个数,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1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20页的练一练。

  1,本题的第一幅图提供了一个示范,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这幅图理解题目的要求,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2,本题利用图形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的实际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接着画的意思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注意学生接着画的图形是否与原图形一致。

  3,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来判断19谁更接近6,学生可以数格子,得出9更接近6这一答案。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样开心。老师希望同学们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相信在生活当中你们会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也会变得更加聪明。

  :在教室里、在你家里,什么物体的数量还可以用今天学习的数表示呢?找一找,记一记,明天来和大家说说,也可以把今天学过的数练习写一下。

  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思考如下问题:

怎样比较谁多谁少呢?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2122页“数鸡蛋”及练一练的题目。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已经认识了69各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安排了个问题,主要借助“具”一课的学习经验继续学习10认识。本节课主要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认识10以内数的顺序和位置,对10这个数概念获得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思维处于形象直观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在前面几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69各数,他们经历数概念产生过程的现实背景,能够结合生动的画面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数的组成的顺序认识数,形成相应的数感。这些为本节课“10的认识”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低年级的孩子需要在操作中积累活动经验,所以考虑结合小棒、画图,让学生在操作中对比与感悟,进而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10的理解,进一步体会10以内数的顺序和位置。

2.学会正着数和倒着数的数数方法,感受数字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变化。

3.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数量,并进行简单的交流。

教学重点

  加深对10的理解,体会10以内数的顺序和位置。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自然数是在“逐一递增”的。

教学流程示意

一、数一数,摆一摆

二、想一想,做一做

三、画一画,说一说

四、涂一涂,写一写

五、练一练

教学过程

一、数一数,摆一摆

(一)出示主题图

师:奶奶家的母鸡下蛋了,我们一起帮助奶奶数一数,篮子里有几个鸡蛋?

 

 

 

1.学生独立数。

2.学生反馈:篮子里有9个鸡蛋。

师:我们继续观察,又发生了什么?

 

 

 

 

 

学生反馈:母鸡又下了一个鸡蛋。

师:现在一共有几个鸡蛋?

生:一共有10个鸡蛋。

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借助数鸡蛋的活动来认识10

(二)借助小棒数

师:你能用小棒代替鸡蛋,独立数一数吗?然后和同桌交流10是怎么来的。

学生独立摆一摆、数一数。

学生汇报:

预设:我是11个数的,9个再添上1个就是10      

二、想一想,做一做

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这10个鸡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一)学生独立操作

(二)展示学生方法

1:可以用10根手指能表示10

2:可以用10根脚趾表示10

3:我画了10个圆圈也能表示10

 


 

 

 

 

总结:10个鸡蛋还可以用10根手指、10根脚趾、10个圆圈表示。而这些都可以用数字10表示。

三、画一画,说一说

(一)按顺序数

师:毛毛虫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你能按照箭头的顺序数一数吗?

 

 

自己数,同桌互相数。

(二)按顺序画

师:请你把剩下的箭头补充完。

学生独立画。

(三)找规律

师:通过数和画,你有什么发现?

生:正(顺)着数,数越来越大。

追问:如果倒着数呢?

生:倒着数,数越来越小。

师总结:通常我们把从小到大叫做正着数,从大到小数叫倒着数。每个数字都有它的位置,我们有时要正着数,有时也会倒着数。希望无论正着数还是倒着数,大家都能很熟练的数出它们。让我们一起正着、倒着各数一遍。

四、涂一涂,写一写

师:接下来我们来学写10。同学们都会写吗?

生:会写,它是由数字10组成的。

师:是的,10是由2个数字组成的,下学期我们会继续研究10

请大家先涂出10个圆圈,再描一描。

教师板书,学生在书上练习。

学生在书上田字格中进行练习,教师巡堂指导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师小结:同学们写得很好,在写的时候更注意握笔的姿势和书写距离。

五、练一练

教材22练一练123题。

今天我们认识了数朋友10,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多发现它,多练习书写它,也把它介绍给爸爸妈妈。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数鸡蛋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数     

6课时 快乐的午餐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2324页“快乐的午餐”及练一练的题目。

内容简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大小。教材首先呈现了松鼠吃午餐的情境,情境中包含了需要“比较”的数学信息,如动物数、盘子数等,都需要一一对应,后面的“数一数、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都需要围绕这样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操作,三个问题是层层递进的,直观体会一一对应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

2.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3.继续学习并养成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习惯。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比较数量的多少,并能正确表达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直观体会一一对应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教学时,教师利用动态演示松鼠吃午餐盘子够不够的图片,使学生易于理解;并利用实物比一比,理解一一对应;同时准备多层次的练习,强化对一一对应的理解。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对情境图的理解,讲述松鼠吃午餐的故事,说一说对“一一对应”是如何理解的,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加强对两个数量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的理解。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谜语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尖尖的嘴巴像老鼠,一身茸毛尾巴粗。爱在森林里边住,爱吃松子爱上树。(打一动物,谜底:松鼠)

午餐的时间到了,下面我们和小松鼠一起去餐厅吃饭吧,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由此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快乐的午餐)

【品析: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猜谜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谈话导入法:同学们,秋天到了,漫山遍野的松果都成熟了,小松鼠们采摘到好多好多的松果。今天中午,它们决定好好地庆祝一下,享受一个丰盛的、快乐的午餐。揭示课题:快乐的午餐。

观察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松鼠有6,盘子有6,勺子有5,杯子有7,发现三种餐具的数量不同

【品析:借助“松鼠吃午餐”的有趣情境,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各种物体的数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便于学生比较。】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棒,真是个细心的服务员。那谁在家帮忙摆过餐具?说一说你是如何摆餐具的。

学生交流在家摆餐具的经验。

:谁能将松鼠们的盘子摆一摆?盘子够吗?先看图中有几只松鼠,有几个盘子。

请一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摆完后,请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摆的。(一个对着一个地摆)引导学生说1只松鼠对1个盘子。

:你为什么要把它对得这么整齐?(一眼能看出多少)

全班动手操作摆一摆:用三角形代表松鼠,用圆片代表盘子,请先拿出它们各自相对应的数量,再动手摆一摆。

学生观察、汇报结果。

:盘子够吗?你们怎么知道?(每只松鼠都有1个盘子,盘子没有多余的,盘子够了)

引导学生完整清楚地表达:松鼠的数量和盘子的数量一样多。

小结:其实在数学中,一个对着一个摆,我们还起了个名字,叫一一对应。松鼠和盘子都没有多余的,还可以怎么说呢?我们就说松鼠的数量和盘子的数量一样多。(板书:一样多)

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个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品析:通过动手操作,感知一一对应,寓教于乐。】

2.深入感悟,比多比少。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了不起,你们都是非常出色的餐厅服务员,请同学们把盘子收起来放在一边,接下来同学们看看勺子够用吗?请大家从学具袋中拿出勺子图片,利用松鼠和勺子的图片动手摆一摆。

(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请一名学生上台摆)

学生汇报结果:勺子不够,勺子少,松鼠多。

引导学生完整清楚地表达:勺子的个数比松鼠的只数少1;松鼠的只数比勺子的个数多1(板书:)

:勺子不够怎么办?(加上一个勺子就一样多)

:再来数数杯子有几个?摆一摆,结果是什么?

(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请一名学生上台摆)

学生汇报结果:杯子多,松鼠少。

 

引导学生完整清楚地表达:杯子的个数比松鼠的只数多1;松鼠的只数比杯子的个数少1(板书:)

:怎样使杯子和松鼠一样多?(去掉一个杯子)

【品析:与同样多的教学同理,应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通过事物有无剩余,判断事物的多与少,理解多与少是对比着说的。】

3.体会多少的相对性。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是把餐具和松鼠来比的,现在我们把餐具之间互相比一比,你能像这样说一说吗?

:盘子和勺子比,盘子多;盘子和杯子比,盘子少。

:盘子怎么一会儿多,一会儿少呢?(因为比的对象不同)

教师随机板书:比多少。

:怎样才能一眼看出谁摆?谁摆?或者摆得同样多?

(1)独立思考。(2)交流方法。

(3)在多种方法中让学生发现对齐摆,即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比较容易比较。

小结:“最”是指两个以上物品进行比较时居首位的。从图中可知杯子最多、勺子最少。(板书:)我们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板书副标题:比多少)并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品析:三者进行比较引出“最多”“最少”,体会比多比少的相对性。】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判断两个事物谁多谁少时,只有一一对应的方法吗?

  学生在一起讨论,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知道:除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看看谁最后有剩余来判断,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来判断,可以先数出事物的多少,哪个数大,哪个就多。

【品析:本课学习的是比多比少的方法,为避免重数或漏数,主要是应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使用数一数的方法是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新旧知识结合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一练的题目。

  1,尝试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解决实物之间比较的问题,学生按要求画完后,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2,本题结合生活实际,再次体会一样多。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本题通过一一对应地比较,巩固“最多”“最少”。教师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再解答。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都明白了吗?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回顾学过的内容: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如果都没有剩余,则两种物体个数同样多;如果有剩余,则有剩余的物体个数多,没有剩余的物体个数少。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思考如下问题:

  用什么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呢?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快乐的午餐

同样多

 
      

最少

 
  

最多

 
   

 

 

7课时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2526页“动物乐园”及练一练的题目。

内容简析

  感知“多”“少”“同样多”的含义;通过“比一比”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一一对应的方法,直观认识两个数量间的相等和多与少。在比较中引入“>”“<”“=”符号,并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比较1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能正确运用数学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能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比较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法与学法

1.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小棒、圆片及比较中所需要的动物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多”“少”“同样多”的含义。

2.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情境导入法: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动物大聚会就在今天,好多小动物都来到了动物乐园,它们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宴会,可热闹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情境图“动物乐园”图)

【品析:创设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中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谜语导入法: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老师有一个关于动物的谜语,请你猜一猜。一个动物长得美,两只耳朵三瓣嘴。前腿短来后腿长,赛起跑来最擅长。(谜底:兔子)

 

大家真聪明,下面我们和小兔子一起到动物乐园去做游戏吧!由此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动物乐园)

【品析:学生喜爱小动物,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猜动物谜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数一数。

:动物乐园的动物真多呀,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它们分别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一会儿我们来汇报。

:我看见有4只小白兔、3只小猴,2个秋千,还有2只小鸟、4个篮子。(学生汇报的时候,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动物或物品的图片,并板书相应的数量)

:你们数得这么快,是怎么数的呢?把你的方法在小组里跟小朋友交流一下。

1:我是用手指着小猴一只一只数的。

2:我是用铅笔点着小兔子,一只一只数的。

3:我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数的。

4:我是数一个就在旁边做一个记号。

小结: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数出了每种动物或物品数量,真不错,学习数学就应该掌握方法,学会有序观察。

【品析: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获得一个具体结果更重要。教师不仅注意到学生数的结果,更注意到了数的方法,学生介绍了自己很多的方法,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说一说,摆一摆,比一比。

(1)学习“=”。

:老师要为小动物们发奖了,老师手中有4朵红花(教师拿出4朵红花),要奖给一种小动物,要每只小动物都能得到一朵,你认为奖给哪种小动物最合适?

1:给小兔,小兔最可爱。

2:4朵红花4只小兔,应该给小兔,小兔正好有4,一只一朵不多也不少。

3:给小兔,小兔可以把红花放到篮子里,篮子也是4,一个篮子一朵,也正好。

:怎么才能清楚地看出小兔的只数和篮子的个数一样多呢?

:一个对照一个来摆,演示。

:,很不错,这就是一一对应的方法,一只小兔对应一个篮子……

:小兔和篮子一样多,一样多还可以怎么说?

:也就是同样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同样多”的意思)

:怎样用一个式子表示小兔与篮子一样多呢?

讲解:44是一样多的,我们用一个符号来表示:等号。同时板书:4=4

这个式子读作4等于4。等号表示一样多,所以这两横很平,而且还一样长。写在田字格的中间,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学生书写)表扬看得认真的孩子,只有看得认真才能写得漂亮。

请学生观察周围,写出类似的式子,并说说表示什么,学生写出6=63=3……

(2)学习“>”。

:刚才我们比了比小兔和篮子,让我们再来比一比其他的吧。

:小兔和小鸟比。

 

:它们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让我们请上小兔和小鸟,边说边摆)

:小白兔有4,小鸟有2,一只小兔对应着一只小鸟,小兔还剩下一些,小兔比小鸟多,也就是42多。

:我们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就是:4>2

引导学生正确读:4>2”读作4大于2,表示42多。指导学生书写“>”。开口对大数,尖头对小数。

【品析:学生第一次接触大于号,感觉较难,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创想,把形和义结合起来,学生便于记忆,理解深刻,为学习小于号做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学习“<”。

:4只小兔比2只小鸟多,还可以怎么说?

:2只小鸟比4只小兔少。

:2只小鸟比4只小兔少,又可以怎样来表示呢?

:2小于4

:这位小朋友说得真好,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符号来表示“2小于4”。

:用“<”。

:为什么用这个符号表示?

:我认为“大于号”和“小于号”一定相反。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让这位同学领读一遍,板书:2<4,读作:2小于4

强调小于号的写法,并指导学生书

(4)最多和最少。

: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

师生交流,并说出比较的依据。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本课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同桌之间讨论这节课的内容,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如何避免用错“>”和“<?

  学生一起讨论,联系上面学过的知识,总结出方法:使用时牢记开口总是朝向大数,尖角总是朝向小数。并注意多做几个数的大小比较的题目,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品析: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学生常常出现对“>”“<”搞混淆,让学生记住符号和数之间的关联特征,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26页练一练的题目。

  1,让学生看图后和同桌一起先说一说,然后再填一填。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2,结合学生熟悉的玩具积木的摆放,比较物体的多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方法可能不同,但只要合理,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

  3,有的方框内可以填的数不是唯一的,不要求学生找出所有答案,只要能写出一个正确答案即可。

  4,让学生理解要在给出的数中分别找出“大于4”“小于6”的数。“大于4”的数不包括4,“小于6”的数不包括6,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应该给予个别指导。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师生共同总结: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数学符号“=”“>”“<”表示。如果这两个数相等,用“=”表示;如果这两个数不相等,用“>”或“<”表示。“=”是等于号,>”是大于号,<”是小于号。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思考如下问题:

  怎样计算5以内的加法?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4=4       4>2       2<4

4等于4         4大于2           2小于4

 

 

 

编辑:林晓妮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南安市九都中心小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