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18.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认识“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龟”。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想象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3.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4.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龟”。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想象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3.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4.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走近作者: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哈尔滨市,祖籍山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中国现当代以知青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
2.出示图片:梁晓声曾在《朗读者》栏目,朗读《慈母情深》,他说起母亲对他读书的支持时,依然热泪盈眶。
3.交流预习任务:
预设:
预习任务一:准确朗读课文。
预习任务二:多种方法学习词语。
读了课文以后,你有哪些疑问?
如果你是导演,把课文拍成电影,你会怎么拍,拍什么?
4.出示课题《慈母情深》。
二、初读感知
(一)带着预习任务整体预习课文,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二)情境导入:
看着屏幕诵读《游子吟》,感受慈母之情。
(三)认读词语。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他们吗?
出示字词,同桌指读。魄 抑 颓 纫 噪 褐 惫 耽 兜 龟 权
要求:字正腔圆、一板一眼,试着组词识记生字。
教师指导个别读音。
出示词语:连续 广播 铁路 辞退 挣钱 压抑 潮湿 忙碌 阴暗 酷暑 炎夏 噪声 瘦弱 脊
(四)交流预习。
交流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梳理问题,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学习。
预设:
问题一:母亲的情深表现在哪?
问题二:为什么文中没有直接赞扬母亲的话?
问题三:为什么作者反复写“我的母亲”、“立刻”?
问题四:拿到钱后我为什么买了罐头?
问题五:后来我为什么认为没有权利买其他东西?
三、感知理解
(一)朗读感知。
我们又一次熟悉了课文内容,你能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预设:家境贫困的“我”非常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就到母亲工作的厂房要钱。辛苦忙碌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我”买了书。
(二)观察感知。
1.观察课文的插图,你从图上看出了什么?
预设画面:
(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角落,看见母亲埋头工作的画面。
(2)母亲工作环境的拥挤,看到母亲怎样低头俯下身子工作。
(3)“我”质疑、震惊的表情。
(三)感知理解。
1.如果你要把《慈母情深》拍成一部电影,会选择哪些场景?想突出哪些细节呢?
2.自由结合小组,讨论:选择哪一个场景拍摄?怎样才能拍出“慈母情深”呢?
指导提示:
(1)要根据课文内容拍,不能随意发挥。
(2)拍摄之前,先认真读课文,再想好用怎样的镜头拍。
(3)可以通过镜头来展示人物神态、动作、语言。
(4)要呈现细节,适当旁白。
四、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很深情。下面我们来学习会写的12个字!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示:
会写的字:辞 抑 碌 吊 噪 脊 竟 龟 哇 忍 酸 权
注音领读,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写字要头正、身直、背挺,字体要规范、端正、整洁。
2.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形近字识字:镊 民 植 狼 碳 殴 茶 圆 料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5.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12个生字。展示书写,跟课本上范例比较一下,看谁写得好。想一想你能怎样记住它,组成词语记一记。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好用。
6.小组评选最美书写,教师投影展示。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听写词语。
2.分享多音字“龟”。
二、课文赏析
(一)课堂展示。
1.展示小组“拍电影”的成果。(按着课文的顺序来进行。)
预设:
(1)(1-5)“我”非常想买书,又考虑家里困难的样子。
(2)(6-9)母亲工作的厂房。
(3)(10-19)“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母亲身边的情景。
(4)(20-34)母亲、女工、“我”的对话,母亲塞钱给“我”,“我”攥着钱跑出去。
2.怎样才能把电影的意思表达得更好,我们需要每一个人的倾力表现。
预设:导演说戏、演员演戏、观众评戏。
3.汇报流程:
(1)导演说戏:导演要向同学介绍你们小组拍的内容和拍摄体会。
(2)演员演戏:小组集体表演。
(3)观众评戏:观众进行提问点评。
(4)第一小组的汇报展示。
(5)按着这样的方式每一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拍摄场景。
(二)梳理场景。
1.默读课文,结合刚才表演的展示,边读边想象课文里的场景,说一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
2.小组交流感受:最触动你的场景是哪?细节有哪些?
预设:根据每一个成员的展示感受来进行。
3.场景:初到厂房。
梳理初到厂房的场景,想一想: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
(1)厂房狭小、嘈杂、闷热.
(2)工作环境恶劣。
(3)母亲的工作很累。
(4)挣钱不容易,她的辛苦令我震惊。
(三)合作交流。
1.怎样体会场景和细节?
预设:
(1)生活实际体会。
(2)联系上下文。
(3)边读边想象画面。
(4)抓住关键词。
2.按照这样的方式体会其他场景和细节。
布置任务:
任务一:选择一个场景进行学习。
问题二:思考:我看到了什么?
问题三:“我”听到了什么?
问题四:“我”的心情如何?
问题五: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慈母情深。
出示句句子一:
“妈——”
“妈——”
预设:
(1)为什么要重复两次。
(2)想象我呼喊时的语气。
出示句子二:
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2.比一比,能不能写成: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3.讨论:
“我”看到的工作中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句子三:
1.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2.反复出现“我的母亲”,你感受到我怎样的心情?
(五)合作交流
1.分析课文中“向母亲要钱”的场景。
2.认真品读母子之间的对话。
3.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4.谈一谈:对母亲掏钱、数钱的样子,你有什么体会?
5.小组讨论:
6.读一读,想一想:母亲塞钱给我的场景。
7.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8.为什么这一场景要设计“女工”和母亲的对话?
9.出示句子: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1)读完这一部分,你的内心有怎样的触动?
(2)反复出现四个“立刻”,你感受到了什么?
10.我为什么要给母亲买罐头?
11.出示句子: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1)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义?
(2)没有权利用那钱给母亲买东西?
(3)为什么没有权利用那钱给我买东西?
学生自由交流。
三、课堂扩展
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吗?用一段话来写一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反思:
19.父爱之舟
教学目标:
1.认识“蚕、栈、冤、枉”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3个生字。掌握课后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说出我难忘的场景。
3.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刻的父爱。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蚕、栈、冤、枉”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3个生字。掌握课后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说出我难忘的场景。
3.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刻的父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导入课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父母的爱,父亲的爱在肩上,在车座上,在小船上。
2.交流预习任务:
预设:
预习任务一:准确朗读课文。
预习任务二:多种方法学习词语。
读了课文以后,你能解决哪些问题?
作者梦里的场景你读到了几个?你记住了几个?
3.出示课题《父爱之舟》。你的梦里有什么?是甜蜜的梦吗?看看作者的梦境有什么场景呢?
二、初读感知
(一)带着预习任务整体预习课文,听课文朗读,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二)认读词语。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他们吗?
出示字词,同桌指读。茧 栈 冤 枉 惚 跷 僻 迪 嫁 缴 榜 兼 嘲 枕
要求:字正腔圆、一板一眼,试着组词识记生字。
教师指导个别读音。
出示词语:渔船 报考 教训 心疼 席子 庙会 彩排 糖果 抽象 启迪 毕业 寄宿 师范 路费 轮换 领略 意境 磨灭 精致
(三)交流预习。
交流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梳理问题,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学习。
问题一:解决“泥灶、乌篷船”等词语。
预设:泥灶就是“用泥土修建的灶台”。
“乌篷船”指的是南方的一种小船。
问题二: 初小高小是意思?
预设:这里指的是一种学习的学历。
问题三:找一找作者梦里的场景有什么?
预设: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问题四: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梦里的场景。
预设:注意说通顺。
问题五:这些场景的主题是什么?
预设:父爱。
三、感知理解
(一)朗读感知。
你能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二)感知理解。
1.课文的题目猜想一下本课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梦里的场景有什么?
预设:逛庙会 上学去 买枇杷 铺床 缝被子
2.小组交流“每一个场景的具体内容”,关注细节。
要求:
(1)注意:说场景的时候要求用完整、通顺的句子表达。
(2)说场景的时候,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说。
(3)说说场景的时候抓住关键词。
(4)其他同学说的时 注意倾听,注意补充。
(5)思考:这些场景的主题是什么?
3.读一读让你感动的句子,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例如:
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
体会:父亲为我做玩具,我很开心也很感动。
4.小组之间交流每一个场景里感动人的画面。
四、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很深情。下面我们来学习会写的字12个!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1.同学们,回忆我们上一节课交流的场景画面有哪些?
2.分享场景。
二、课文赏析
(一)合作交流。
1.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场景呢?
先默读,并批注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
小组合作分享,班级交流。
预设:
交流流程:
(1)品读交流。
(2)引导思考。
(3)朗读课文。
(4)边读边想象画面。
(5)感受父爱。
(二)课堂展示。
1.场景交流:关键词新滋味。
出示句子: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2.小组交流感受:最触动你的场景是哪?细节有哪些?
预设:根据每一个成员的展示感受来进行。
3.想象父亲为了给我凑学费粜稻、卖猪的情景。
4.你感受到了什么?
同学之间讨论交流。
5.新滋味是指什么滋味?
分别说一说,可以以“父亲的辛苦”为主线。
6.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父亲的爱。
(三)合作交流。
1.每一个同学都要参与交流,说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场景。
2.按照这样的方式体会其他场景和细节。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里的场景,说一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父爱”?
4.小组交流感受:最触动你的场景是哪?细节有哪些?
示例:逛庙会。
5.关注逛庙会的场景,说一说描绘的热闹。
出示句子一: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
出示句子二: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
6.写庙会热闹对文章主题有什么作用?
预设:环境烘托出父亲对我的爱。
7.关注逛庙会的场景,感受庙会上的热闹场景。细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节俭。
出示句子一: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
出示句子二: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
8.思考:父亲这样节俭,还给我买东西吃?
预设:父亲对我的爱。
9.家里很困难,父亲买不了庙会上的玩具,所以给我做了一个万花筒,找找描写这部分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句子一: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10.“唯一”“最珍贵”说明我很珍惜父亲做的礼物,表达了对父亲的爱。
(四)梳理其他场景。
任务一:选择一个场景进行学习。
任务二:思考父爱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任务三:每一个场景都要关注到。
任务四:梳理好每一个场景汇报交流。
7.梳理“父爱之舟”。
出示句子: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
提问:关注一下其他描写渔船的情节,想一想:“小渔船”出现了几次?父亲在上面做了什么?
预设:出现了三次。父亲在上面做饭、缝被子,送我上学考试。
为什么以为“父爱之舟”为题目?
因为这小舟与父爱紧紧联系。
(五)父爱无边。
讨论:还有哪些场景可以体会到父爱?
预设:做好批注。
对父亲的付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
预设:我很感动,仔细寻找细节,小组合作交流。
(五)合作交流
1.做儿子的爱父亲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认真品读父子之间发生的事情。
3.抓住一些细节来感悟。
4.儿子也深爱着父亲。
5.观察一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看看以梦境展开描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写出了父爱在我心里的分量。
6.讨论交流:
(1)你的父亲是怎样爱你的?
(2)谈一谈“我和父亲的故事”。
(3)想一想父亲是怎样爱自己的?
(4)问一问自己爱父亲吗?
(5)今后怎样做,父亲才会欣慰呢?
三、课堂扩展
用一段话来写一写自己“爱父亲”的感受,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1.尝试用场景和细节的描写来体现吧!
2.选取生活小事表达自己的感情,试着练习一下这样的写作方法。
教学反思: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目标:
1.认识“誊、励”等7个生字,会给它们组词。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想象场景,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不同评价的原因。
3.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誊、励”等7个生字,会给它们组词。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想象场景,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不同评价的原因。
3.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走近作者:
本文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就是文中的巴迪。是美国的畅销书作家。
2.出示词语“糟糕”和“精彩”,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两个词语之间的关系?
二、初读感知
(一)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有着不同评价的原因。
(二)认读生字。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他们吗?
(出示文本信息)
誊 励 篇 版 祥 歧 谨
要求:字正腔圆、一板一眼,试着组词识记生字。
教师指导个别读音。
2.展示词语,和同桌互相指读生词。
三、感知理解
(一)朗读感知。
我们又一次熟悉了课文内容,你能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预设:巴迪小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和父亲给予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在他的成长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观察感知。
1.观察课文的插图,你从图上看出了什么?
预设画面:
(1)场景一:父母为了我的一首小诗在厨房吵架。
(2)场景二:我眼里含着泪水冲出饭厅。
2.小组之间简单交流这两个场景。
同学们把自己的感知分别说出来。
(三)感知理解。
1.小组合作交流:
指导提示:
(1)童年时期,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我对父母有怎样的期待?
预设一:“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我有点儿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预设二: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2)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
预设: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3)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应?
预设: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4)想一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态度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预设:不同方式的爱。
2.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找到答案填写表格。
四、合作交流
1.读一读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想一想:母亲看了巴迪的诗后会怎样想?父亲呢?
预设:他们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爱巴迪。
2.围绕上面的表格进行讨论,小组交流,互相补充。体会“精彩”和“糟糕”。
3.巴迪长大后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提示预设:
长大后巴迪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这成绩的取得和父母的评价有关系吗?
父母的评价给巴迪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五、采访巴迪
自由结合小组,进行采访巴迪的活动。
预设采访问题:
问题一:假如你是巴迪,现在创作了很多作品,你最想说什么?
问题二:你现在作为国际知名作家,针对父母不同方式的爱,想说些什么?
问题三:巴迪,你能不能谈谈你对往事的回忆和感受。
六、爱的表达
1.文中巴迪的母亲和父亲是怎样表达他们的爱的?
预设:母亲会说的“精彩极了”,父亲会说的“糟糕透了。”
2.母亲的鼓励给了巴迪信心,但是这样一直鼓励,或者说只需要鼓励好吗?
3.父亲的警告能督促巴迪做得更好,但是这样一直训斥,或者说只需要批评好吗?
4.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谈一谈你父母对你爱的表达方式?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3.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4.倾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教学重点:
1.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1.出示诗歌《游子吟》,学生朗读诗歌,畅谈感受。
2.古今中外,有无数人赞美过父母之爱,那是人世间最纯洁、最美好的情感。那么,在生活中,你的父母又是怎样爱你的呢?你能把父母爱你的一些生活片段讲述出来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吗?
3.爱的形式有很多种。我们在享受着爸爸妈妈的爱的同时,你是否理解了这种爱呢?
学生自由发言。
二、明确内容
1.天下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天起,他们就倾注了自己无私的爱。但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你是否都能理解呢?
2.请阅读课本87页的三个故事。然后在小组交流的时候谈谈你的看法。
三、小组交流
1.阅读课本上的三个事例。
2.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出示话题。
(1)李刚的学习成绩忽高忽低,考得不好时,爸爸会严厉批评他。批评完之后,爸爸对李刚说:“我们爱你,所以这么严格要求你。”
(2)王小雅的妈妈每天帮她收拾房间,整理书包,还陪她写作业。有一次,妈妈连续几天不在家,王小雅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本,自己的房间也是乱七八糟的。
(3)陈敏的爸爸晚上经常和他一起下象棋,周末还带他出去看电影或爬山。
3.请你结合小组成员的发言。谈一谈自己对父母的爱的认识。
出示发言提纲。
(1)你的观点是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2)尊重同学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予以积极的回应。
(3)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例?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四、实战演练
1.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谈一谈对这三个示例中爸爸妈妈做法的理解。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但是一定要言之有理。最后记得要说说自己对父母的爱的认识。
2.学生代表发言。
3.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的父母呢?请你举一个例子说一说自己的父母。
出示说话要求:
(1)要说清楚自己的观点。要认真聆听别人的观点。
(2)恰当选择事例支撑自己的观点,意思表达明确。
(3)如果你对事件有不同的意见,请你举手发言。
4.活动总结。
学生结合同学的发言,总结“最好的父母之爱”。
预设:“虎爸狼妈”式教育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大树底下的小树也永远成不了栋梁之才。最好的爱是陪伴我们成长,跟我们一起分享快乐,解决困难,做我们成长的领路人。
五、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
预设:本节课中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不仅说得有理,而且听得认真。不管是否赞同对方的观点,我们都做到了尊重对方,友好回应。这是难能可贵的。
六、布置作业
把本节课中的三个事例跟父母交流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同时把你的观点告诉他们,提出你的希望。
教学反思:
习作:我想对您说
教学目标:
给父母或他人写一封信,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重点)
教学重难点:
1.能选择合适的事例,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能用上本单元所学的方法,通过印象深刻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说句心里话》,请学生欣赏。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战士对亲人的思念,对家乡的想念。)
3.导入:战士们为了保家卫国,日夜守卫在祖国的边疆,然而,他们也是人啊,他们也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这首歌让我们听到了战士们最想说的心里话,那就是“我”也想家,“我”也有爱。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不想轻易说出口的秘密,都有许多想对他人倾诉的心里话,这节课,老师为同学们创造一个机会,让同学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板书课题:我想对您说)
二、明确要求
1.自读课本88页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次习作的要求有哪些。
2.学生交流
交流预设
(1)把最想和他人说的话写成一封信。
(2)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理解和接受你的看法。
(3)信写好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送给他们。
三、习作指导
(一)选材
1.明确了本次习作的要求,那么我们应该和想倾诉的对象说些什么呢?
2.学生交流。预设:
◇对父母或好朋友说
可以回忆你们之间难忘的事,表达你对他们的深厚情感;
可以讲讲你对些事情的不同看法,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你;
也可以关注他们的生活,向他们提出建议,如,劝他们改掉一些会影响身体健康的坏习惯。
◇对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说
可以说出你对他们的关心,表达你对他们的敬佩和感激。
3.看来,同学们想倾诉的话有很多很多,你可以选择最想说的话,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写下来,表达自己最真挚的感情。(板书:说真话,表真情)
(二)探究方法
1.怎样写才能充分表达我们的情感呢?父母给予我们的这些情,这些爱,作者是怎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让我们再次走进本单元的课文,从作家的笔下去寻找表达的好方法。
2.回顾课文《父爱之舟》,说说我在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预设:心疼“我”被咬,心动换房的场景;逛庙会为“我”买碗热豆腐脑,回家后糊万花筒的场景;初小时背“我”上学的场景;送“我”上高小,为“我”铺床的场景;与姑爹摇船送“我”报考无锡师范的场景;摇船送“我”上师范,低头给“我”缝补棉被的场景。
方法总结:选择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3.我们在习作中,也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比如对环境以及人物的外貌、心理、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找一找《慈母情深》中细节描写的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重点点拨: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及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的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明确:运用细节描写,通过对母亲“极其瘦弱的脊背”和“龟裂的手指”进行外貌描写,把一个为了家庭和子女努力付出的母亲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方法总结:运用细节描写,让人物形象更深刻。
4.回忆信的格式
本次习作,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信的格式。回想一下,写信在格式上要注意哪些?
借助例文,共同交流
预设:
(1)称呼要顶格写,后面用冒号。
(2)正文。先写问候语,段首空两格。
(3)祝福语写在信的结尾。
(4)署名。祝福语后一行靠右写,署名下方写日期。
四、学生习作
1.学生选择最想和他人说的话题,仿照例子列出提纲。
开头:简要点明倾述的原由(略)
中间:具体描写印象深刻的事例。(详)
结尾:首尾呼应,升华主题。(略)
2.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五、赏评完善
1.组内互评。
(1)出声朗读你要批改的文章,标出错字和不通顺的句子。注意使用一些常用的修改符号。
(2)看文章内容是否真实,感情是否真挚。
(3)看是否运用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
(4)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下感受与作者交流。
(5)在文章最后写出总的看法以及修改意见。
2.结合刚才的讨论,自行修改自己的作文。
3.班内展示。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2.学习文章巧妙的结尾方法。
3.学习通过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结合具体句子,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4.试着写一写成长中的“第一次”。
5.积累有关勤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2.学习通过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结合具体句子,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3.体会文章结尾的特点,学习写好结尾。
4.体会文章结尾的特点,学习写好结尾。
5.试着写一写成长中的“第一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三篇课文是什么?
生:《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它们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生:它们写的都是父母之爱。
师:它们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
生:它们都运用了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二、交流平台。
1.多媒体课件出示“交流平台”的内容。
2.如何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1)体会场景描写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①什么是场景描写?
场景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场景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②“交流平台”中所说的场景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内容,交流场面描写的作用。
拓展:找出本单元课文中其他描写场面的句段,分析其作用。
学生交流,畅所欲言。
(2)体会细节描写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①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②“交流平台”中所说的细节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内容,交流细节描写的作用。
拓展:找出本单元课文中其他描写细节的句段,分析其作用。
学生交流,畅所欲言。
师小结:阅读课文时,品味让你印象深刻的场景和细节,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词句段运用。
1.体会课文结尾的特点。
(1)《慈母情深》的结尾: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学生阅读《慈母情深》的结尾,交流这样结尾的好处。
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令读者在回味中感受到作者那复杂的情感。
(2)《桂花雨》的结尾: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学生阅读《桂花雨》的结尾,交流这样结尾的好处。
教师小结:这样的结尾,在结构上与课文的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在内容上,它进一步突出了桂花雨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留恋和热爱。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结尾: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学生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结尾,交流这样结尾的好处。
师小结:结尾揭示了这两种看来截然相反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母亲的爱是慈祥的爱、鼓励的爱;父亲的爱是严厉的爱、深沉的爱。这样结尾总结了全文,使文章的主题鲜明突出。
2.延伸拓展。
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主旨。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常见的结尾方法有:
1.自然结束法。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意蕴深刻的哲理语句,这样的结尾称为“自然结束法”。它完全避免了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
2.画龙点睛法。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结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
3.抒情议论法。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激起读
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产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4.首尾呼应法。结尾与开头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
5.梦境结尾法、呼唤号召法……
四、布置作业。
1.找出《父爱之舟》中描写父亲背“我”上学的场景,品析它的好处。
2.找出《慈母情深》中描写母亲劳动动作的细节,品析它的好处。
3.给习作“我想对您说”设计两种结尾。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交流平台”,知道了体会文章中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你还记得有哪些好的方法能帮助我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吗?
生:场景描写、细节描写……
师:很好,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的语段,来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二、读语段,想象画面,说说场景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慈母情深》中的相关文段,学生读文段。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学生交流这段场景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师小结:作者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地写母亲的工作环境,突出了母亲的工作环境极其简陋,相当恶劣。着力渲染这一环境,烘托出母亲挣钱的不容易,为突出母亲的形象做了铺垫。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父爱之舟》中的相关文段,学生读文段。
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
学生交流这段场景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师小结:这样的场景描写至少起到两个作用:一是童年的小事进入了作者的梦乡,说明了这样的事情,在作者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的留恋;二是这一场景突出了“我”家境的贫寒,在如此贫寒的境况下,父亲还想办法满足孩子,可见父爱是何等的深沉、真挚和浓厚。
三、读下面的句子,想象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第一次”,试着写一写。
1.课件出示句子。
1.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2.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2.学生读句子,想一想这样的“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小结:这两个“第一次”都说明了“我”懂得体谅亲人的不易,内心感到愧疚,知道了应该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4.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第一次”?思考一下,和同学们交流。
5.把你“第一次”的经历写下来。
四、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这几句名言,然后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安定清静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
这句话的意思是: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戒除奢侈,倡导节俭。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节俭变得奢侈是容易的,从奢侈转到节俭却很困难。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用纯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粥一饭,都应当想到得来是不容易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应常想到,这些东西生产出来是很艰难的。意指衣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
2.请同学们展示搜集到的其他相关的名言,交流、评论,引导学生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选择其中的一句作为座右铭,摘抄到自己的笔记本上。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会课文结尾的特点;二是读语段,体会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三是读给出的例句,想想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第一次”,试着写一写;四是“日积月累”。
六、课后作业。
1.把与你相关的“第一次”的经历整理一下,写到周记本上。
2.默写“日积月累”中的名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