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六年级 > 六下数学总复习63-85页

六下数学总复习63-85页

2019年02月26日 14:31:45 访问量:654 作者:杉玲

数学六下总复习

(P63 ­­- 85)

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复习、巩固小学阶段有关数与代数的知识,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和代数初步。第二部分是复习、巩固小学阶段有关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与测量、图形与变换和图形与位置。第三部分是复习、巩固小学阶段有关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包括统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四部分是复习、巩固有关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知识,主要是梳理小学阶段学过的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列表法、画图法、猜想与尝试等。

二、教学要求

1.比较系统地整理知识,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整理常见的量以及量的单位,体会其实际意义,巩固对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认识,牢固地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会观察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平均数。

5.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建议

1.在开展总复习时,教师首先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复习计划;其次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复习内容,以加强复习的针对性;最后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在个人思考中初步建立的,在小组合作中逐步形成的,在班级交流和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提升的。

3.在复习时,不仅要复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把相应的知识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整理相关知识,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在每个班级中都会存在一些对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他们在复习的过程中都有新收获和新提高,在自身的基础上都有新发展。

5.总复习除了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整理、巩固和应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再次经历重要概念和方法的形成过程,经历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不断地积累活动经验,体会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

四、课时安排

数与代数10课时

图形与几何8课时

统计与概率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3课时

 

数与代数

一、教学要求

1.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构建数与代数的知识网络,进一步理解自然数、小数、分数、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总结比较整数、小数、分数大小的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扩充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会用数来表示事物的数量并进行交流;在估计大数、比较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等活动中,发展数感。

3.在具体情境中,整理常见的量以及计量单位,体会各个计量单位的实际含义,复习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4.回顾四则运算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复习整数运算、小数运算、分数运算的法则和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运用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在回顾交流中,进一步体会估算的作用,总结估算的方法,并能灵活应用。

6.再次经历运用多种方式验证运算律的过程,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

7.在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次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巩固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8.回顾正比例、反比例的含义,在正比例、反比例、看图找关系的回顾与反思中,渗透函数的思想。

二、教学建议

1.在安排复习时,要注重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以分类、归纳、转化等方法联系起来,使相关内容条理化、结构化,形成整体框架,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2.复习时应关注数学内容的整理及其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整理和反思的方法,通过设计问题和实践活动引入不同的复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引导学生用表格或网络图等形式来整理所学内容。

3.复习时注重把以前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课时安排

1 数的认识2课时

2 数的运算4课时

3 式与方程1课时

4 正比例与反比例1课时

5 常见的量1课时

6 探索规律1课时

1、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数的认识,整数。(教材第63~67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的改写,能正确熟练地把一个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求近似数。

2.能正确地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能对因数、倍数、质数、合数进行系统整理。

3.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巩固数的读、写、改写的方法,会比较数的大小。

难点:系统地整理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建构数概念的知识网络结构

1、我们首先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哪些数。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整理一下吗?

 

 

 

 

 

 

 

 

 

 

 

 

 

 

 

 

 

 

 

2、各种“数”的意义

(二)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65页第1题。

师:上面的信息中有哪些数?你能说出它们的具体意义吗?今天我们重点对整数的知识进行复习。(板书:整数)

(三)自主探究

师:你能用尽可能多的方式表示1243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生:1243=1×1000+2×100+4×10+3。

师:请把1243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生:0.1243万。

师:大家还记得整数数位顺序表吗?先在小组内与同伴说一说,再举例说明怎样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

小组内讨论。

课件出示练习。

1.0,1,76,-12,8400,-305中,自然数有(  ),负数有(  ),它们都是(  )数。

2.把一根8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10段,每段是这根铁丝的(  ),每段长(  )米。

3.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  ),它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学生分组完成。

师:你能整理一下倍数和因数的相关知识吗?

学生合作整理,并汇报。

生:自然数根据是不是2的倍数,可分为偶数和奇数;非0自然数根据所含因数的个数,可分为1、质数和合数。

id:2147500155;FounderCES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6~67页“巩固与应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辅导。

(四)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生1:更加明确了数的改写与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的方法。

生2:数的改写就是把一个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生3:我会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

生4:对因数、倍数、质数、合数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练习

1.填空。

(1)40.04整数部分的4在(  )位上,表示(  ),小数部分的4在(  )位上,表示(  )。

(2)最高位是百万位的整数是(  )位数;最低位是百分位的小数是(  )位小数。

(3)780056370读作(            )。

(4)京津塘高速公路全长十四万二千六百九十米,写作(  )米,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  )万米,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万米。

(5)一个小数,如果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比原来少66.915,原来这个数是(  )。

2.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十万位上是5的数是(  )。

A.25043   B.5002367   C.2563123   D.12543

(2)5.78的计数单位是(  )。

A.个位  B.十分位  C.0.01  D.0.001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分数、百分数。(教材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和小数的含义,认识百分数,掌握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进行转化。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知识间的转化能力。

3.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全员参与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含义,并能正确进行转化。

难点:建立转化思想,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主题图。

师:每人分不到一个苹果时可以怎样表示?

生1:可以用小数表示。

生2: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有关小数、分数、百分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分数、百分数)

二、自主探究

师:用圆或正方形表示一个苹果。

出示,请学生用多种方式解释这个分数的含义。

生1: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它的

生2:我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

生3:我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即=3÷4。

生4:我用比来表示,即=3∶4。

小组内讨论:(课件出示讨论内容)

(1)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转化关系。(可以用网络图表示)

(2)分数、除法之间的转化关系。(可以用网络图表示)

(3)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关系。(可以举例说明)

小组交流、合作。

师:前面复习了整数数位顺序表,你能与小数数位顺序表结合起来填一填吗?

课件出示: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

万分位

……

计数单位

……

 

 

 

 

 

 

 

 

 

 

 

 

 

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万分之一

……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生1:进一步认识了百分数。

生2:掌握了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进行转化。

    四、练习

1.把下表中的数互化。

小数

分数

百分数

成数

0.75

 

 

 

 

 

 

 

120%

 

 

 

三成五

  2.把下面各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1)  0.66 66.6%  (2) 0.87  0.8777……

2.超市一盒牛奶要1.75元,B超市一盒牛奶要1元,你认为在哪家超市买比较合适?

3. 教材第69页“巩固与应用”

2   数的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运算的意义。(教材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感受四则运算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

重点: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难点:感受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庆祝“六一”主题图。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还差多少只?

生2:买饮料一共要花多少元?

生3:用了多少米彩带?还剩多少米?

生4: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师:你们都很善于观察,提出了许多问题。想一想,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需要用到哪些运算?(板书课题:运算的意义) 

二、整理与复习

1.回顾加、减、乘、除的意义。

师:谁还记得加、减、乘、除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生1:把两个数合并起来的运算是加法。

生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生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是乘法。

生4: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加、减、乘、除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乘法运算。

生1:我们年级有6个班,平均每个班有38人,一共有多少人?

生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生3:商店里一件衣服原价400元,打六折出售,现价是多少元?

3.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师:加、减、乘、除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生2:因数×因数=积,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生3:加法减法

乘法除法

4.整理0和1在运算中的特性。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生1:进一步认识了……

生2:能够运用四则运算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练习

1、直接写出得数。

0.2+0.7=   0.8+0.3=   3.1+7=   0.6×0.4=

1÷0.01=1×0.5=0.5÷1=1.8÷6=

+=+=×=÷=

2、计算。

3.9×1.06  1.95÷7.5  +  - ×  ÷

3、教材第71 页“巩固与应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计算与应用。(教材第72~7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2.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运算顺序并能进行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几组练习:

(7.5+2.5)÷0.25      5.4÷18+12      2.25×1.8+1.25×0.8

710-18×4××36

师:说出上面各题的运算顺序。(板书课题:计算与应用)

二、回顾交流  

师:请大家从上面各题中选择一道在练习本上完成。

学生独立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相同,减法意义相同,除法意义也相同,只有乘法意义在小数和分数中有所扩展。

课件出示练习:

35+416   51.7-34.8   125×8   1.25×2.4

710-182+468÷12÷

师:请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认为易错的一道题,在练习本上完成,并互相交流。

师:在我们计算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问题,下面这道题你有什么好的分析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课件出示练习:小华的身高是135厘米,小龙的身高比小华高,小龙的身高是多少米?

生1:我是借助线段图分析的。

生2:我是用找单位“1”的方法来分析的。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生1:进一步巩固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生2: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练习

1.计算。

(4050÷18+7290)÷45     2+5×     ×

2.有一个小数,与它自己相加、相减、相除,把所得的和、差、商加起来,等于2.6,求这个数。

3. 教材第73页“巩固与应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估算。(教材第77~78页)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会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估算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叙述估算的过程。

难点: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第2个主题图。

师:根据你估算的结果判断应该去哪个影院看电影。

生:应去星华影院。

师:六年级大约有多少人?

生:大约有270人。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估算”。(板书课题:估算)

二、回顾交流 

师:在生活学习中,哪些时候要用到估算呢?

生1:买东西的时候要估算带的钱够买几件商品。

生2:计算前可以进行估算。

生3:计算后可以用估算的方法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那么刚才那道题大家是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请你把自己的估算方法和小组内同学说一说。

生1:我的估算方法是把几个班的人数都看成40,40×6是240,所以应去星华影院。

生2:我的估算方法是把几个班的人数都看成50,50×6是300,所以应去星华影院。

生3:我的估算方法是把几个班的人数都看成45,45×6是270,所以应去星华影院。

师:大家都很棒,说出了不同的估算方法,希望大家在解决其他问题时也会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生:进一步理解了估算的过程,会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四、练习

1.估一估下面各题的结果,并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4200-500=3600  891+208=1100  404÷4=11  39×49=2000

2.解决问题。

(1)电影院有31排座位,每排36个,育英小学980名同学去看电影,座位够吗?

(2)一本故事书有268页,小明每天看35页,一周能看完吗?

(3)师徒两人共同加工458个零件,师傅每天加工35个,徒弟每天加工30个,8天能完成任务吗?

3.某校组织学生春游,若租用45座客车,则有15人没有座位,若租同样数量的60座客车,则余一辆空车,其余刚好坐满。已知45座客车租金为220元,60座客车租金为300元。

(1)这个学校一共有学生多少人?

(2)怎样租车最划算?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运算律。(教材第79页)

教学目标:  

1.整理小学阶段所学过的运算律,同时探索并理解这些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计算。

2.让学生充分体验运算律在运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理解运算律在数与运算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选择恰当的简便方法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学过哪些整数运算的运算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生1: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生2: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生3:乘法分配律(a+b)×c=ab+ac。

生4:减法的性质a-b-c=a-(b+c)。

生5:除法的性质a÷b÷c=a÷(b×c)。

师:这节课我们就针对运算律进行复习。(板书课题:运算律)

二、回顾交流  

师:针对以上各性质和定律,请大家在小组内用举例的方式加以复习。

学生小组活动。

出示练习:

3.87+2.99  75.2-19.8  4.37++0.63+  94×101

10.47-5.68-1.32  38×56+44×38  25×1.3×0.4

师:请同学们将课件上的练习题进行分类,并用字母将运算律表示出来。

师生共同总结。

小组分工合作,从以上各题中每人选一道题做在练习本上。

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需要大家帮助解决的,可以提出来。

学生讨论:题中的数字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计算简便?

师:运算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请用多种方法举例说明运算律应用的广泛性。

学生小组活动。

师: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分数运算中成立吗?请举例说明。

生1:成立。

生2:2.5×18×4=(2.5×4)×18。

师:前面几个运算律都适用于整数、小数和分数运算,这就是数学知识在应用中的相通性。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生:掌握了四则运算的运算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运算。

四、练习

1.填空。

(1)15+28=28+(  )  (2)×7.6+×2.4=(     )×

(3)136.8-13.8-6.2=136.8-(     )

2.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0.7+3.9+4.3+6.1  907×99+907

2.计算。

9+99+999

3.教材第79页“巩固与应用”  

 

3  式与方程

一课时

教学内容:式与方程。(教材第80~82页)

教学目标:

1.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在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理解、概括、抽象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3.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全员参与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理解方程的有关概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第80页淘气利用扣子摆图案的主题图。

师:第n个图案共有多少个扣子?请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生:n×n=n2。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律能用这个式子表示?

生1:正方形的面积是a×a=a2。

生2:一个方阵,一排n人,有n排,共有n×n=n2人。

师:刚才我们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了一些规律,这节课我们就复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二、回顾交流

1.说说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优越性。

生1:用字母表示数简单易懂。

生2:用字母表示数清楚方便。

师:用字母表示数能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

2.复习在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件出示以下练习:

(1)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那么s=(  )。

(2)b乘5.6可以写作(  ),还可以写作(  )。

(3)a、b、c、d表示自然数,那么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可以用字母表示为(  )。

师生共同总结在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第二,省略乘号时,应当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第三,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加号、减号、除号都不能省略。

3.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第4题第(2)小题主题图。

师:你能用多种方法解答吗?

学生独立思考。

生1:1+3=4 乐乐:128÷4=32(枚) 妙想:32×3=96(枚)

生2:我用方程解。

解:设小刚有x枚,则小强有3x枚。

3x+x=128

  4x=128

x=32

3x=96

师:关于方程,说一说你都知道什么。

生1:我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生2:我会解方程。

生3:我知道解方程后要检验。

师生共同总结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的步骤。

(1)审题,用x表示未知数。

(2)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答案。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生1: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

生2:用方程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

1.学校买来9个足球,每个a元,又买来b个篮球,每个58元。

9a表示                           。 

58b表示                           。 

58-b表示                          。 

9a+58b表示                          。 

若a=45,b=6,则9a+58b=                  。 

2.解方程。

x-5=3.4  4.2×8-0.3x=31.5  4.6x-0.3x=9.89

2.列方程解答下面各题。

(1)学校田径队有145人,比科技小组人数的3倍还多19人。科技小组有多少人?

(2)停车场上,大汽车的数量是小汽车的4倍,大汽车比小汽车多60辆。大汽车、小汽车各有多少辆?

3.教材第81页“巩固与应用”

 

4  正比例与反比例

一课时

教学内容: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材第83~8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能绘制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得出另一个量的值。

2.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整理与回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正、反比例的含义。

难点:根据正、反比例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什么叫作比?

生: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师:你能举一个比的例子吗?(学生说出几个例子)

师:怎样表示出它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商怎样表示?

生:把比写成和除式、分数相等的式子。

师:谁来说出这个比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写出一个比)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前项 后项 比值)

师:什么是比的比值?

生: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1.出示教材第83页第2题。

3∶5==(  )÷(  ) a∶b==(  )÷(  )(b≠0)

师: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生:比号和分数线均相等于除号。

师: 什么叫作比例?

生: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生:比和比例的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的相除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的相等关系;组成比和比例的项不同,比只有两项,比例有四项。

师: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有哪几种形式?

生1: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生2: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2.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第5题。

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并把想好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互相交流。师:对于这道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来解决?

生:用正比例的意义。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正比例、反比例。(板书课题:正比例、反比例)

二、自主探究  

师:生活中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生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成反比例。

生2: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成正比例。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正、反比例的含义。

师:想一想,正、反比例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生:首先,要判断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其次,判断这两种量是比值一定还是积一定;最后,比值一定就是成正比例,积一定就是成反比例,否则就不成比例。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生1:进一步认识了成正、反比例的量和绘制正比例图像。

生2:通过观察正比例图像,根据一个量的值得到另一个量的值。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1)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其中一个外项是0.6,另一个外项是(  )。

(2)如果2a=7b,那么a∶b=(  )。

(3)的比值是(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4)三角形的面积一定,(  )和(  )成(  )比例。

2.农机厂计划生产一批收割机,原计划每天生产200台,25天完成,实际前4天生产了1000台,照这个速度,几天可以完成任务?

3.在1∶10000的地图上,量得某建筑物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求该建筑物的实际面积。

4.教材第84页“巩固与应用”。

1

 

  • 附件(1个)
  • 六下数学总复习P63-85教案.doc (629kb) 下载
编辑:林杉玲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南安市九都中心小学 特此声明。